一季度,我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其中,制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民間投資分別增長9.7%、9.3%,跑贏各領域平均水平,顯示出系列政策利好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信心。
專家認為,隨著打破市場準入壁壘、規范涉企收費行為等政策持續落地顯效,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合力正在匯聚,有助于鞏固民間投資回升向好態勢。
積極規劃投資項目
勁旅環境4月25日公告稱,擬于常州市鐘樓區選址建設新能源特種車輛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計劃總投資10億元;上海新陽4月17日公告稱,擬投資建設年產50000噸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及總部、研發中心項目,項目預計投資總額18.5億元……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民營企業正積極規劃新投資項目。
統計數據進一步表明,民間投資正呈現回暖態勢:2025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由上年全年下降轉為增長的同時,增速也比1-2月加快了0.4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民間投資增速加快體現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落實的成效。
“兩新”政策有力帶動了民間投資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資金積極向民營企業項目傾斜,其中工業設備更新、回收循環利用領域支持民營企業項目的資金占比超過80%。
民間投資“向新突圍”的特點突出。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年來,民間投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崛起和汽車智能化技術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計算機通信、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業等也是民間投資較快增長的領域。“這些行業普遍具有市場規模龐大、增長前景廣闊、創新驅動力較強等特征。”王青說。
打破準入壁壘
民間投資回暖還得益于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不斷被激發。一季度,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9.3%,增速比全部基礎設施投資高3.5個百分點。
4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新核準5個核電項目,引入一批優質民營企業參股投資,持股比均達到10%以上。”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徐欣介紹。
這是民營企業“入核”取得的最新進展。此前,2024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的5個核電項目總投資約2455億元,均配置10%的民營企業投資比例。此外,民營企業“入鐵”也展現出較好的示范效應,民營企業控股的杭臺高鐵、杭溫高鐵已開通運營。
“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今年2月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進一步釋放打破市場準入壁壘、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積極信號。
眼下,央地正加力推動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的《關于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的通知》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股核電,投資水電、油氣儲備設施、油氣管網、“沙戈荒”大基地等能源重大項目。“《若干舉措》出臺后,將進一步助力打造能源領域新的投資增長點,推動民營經濟成為能源低碳轉型、能源安全保障、地方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力量。”徐欣說。
從地方來看,《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明確,今年將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市區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安排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彥峰表示,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交通、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領域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綠色燃料、循環經濟等綠色低碳轉型重點應用場景建設。
匯聚政策合力
民間投資回暖,折射出民營企業活力增強。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5%,連續兩個月擴張,顯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最新發布的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大幅上升,為2020年以來最高,中小企業發展預期、投資意愿均有所改善。
目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合力正在匯聚,民間投資保持回升向好態勢。
4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接連召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相關會議。“加強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主動幫助企業解難題、渡難關,堅定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市場服務體系,加力支持優質民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這些表態都釋放了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同時,真招實招密集推出,直擊市場準入、涉企收費、執法監督等問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日前正式發布,市場準入限制進一步放寬,持續暢通民營企業準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部門、各省份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實現目錄清單全覆蓋,清單之外一律不得收費。
在王青看來,著力擴大內需對沖外部經貿環境波動,同時切實優化民企營商環境,加大民企融資支持力度,以及繼續發揮大規模設備更新及結構性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投資撬動效應,是接下來更好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促進民間投資增長的關鍵所在。
(來源:中國證券報)
《風險提示》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定是否參與基金交易及相關業務。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投資者認購(或申購)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投資者應遠離非法證券活動,嚴格遵守反洗錢相關法規的規定,切實履行反洗錢義務。